处世之道 (第2/2页)
抗战胜利后,台湾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建筑业起步最快。王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大发了一笔。这个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小有名气的商人。
后来,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准备另选一个行业干一场。
他选择了塑胶业。
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动。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还渡海到日本考察过!他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大优势。
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但立刻就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1/5,明显供大于求。按照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人,也害怕得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过人王永庆,决心背水一战,毅然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王永庆自己的算盘。他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行情,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
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是暂时的,并不是真的供过于,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创办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投放市场。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决策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100万吨,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当台湾企业界竞相涌入木材行业时,王永庆果断地转向了胶行业。可是,当他在塑胶行业站稳脚跟之后,却又以高瞻远的眼光,去关注他当初借以发家致富的木材行业。
王永庆看到,由于台湾木材销路好,商家大量砍伐,可是他要的只是树干部分,有大量树枝丫杈,都被白白地抛弃而浪费。王永庆想,台湾的棉花产量严重不足,一直靠进口来补充,如果利用这些废弃的树枝丫制造人造纤维来替代天然纤维,一定会有广阔前景!经过考察论证,1964年,王永庆开始创办台化学纤维工业公司。两年半以后,台南新化八卦山下矗立起一座当时世界首创的连贯作业的人造纤维工厂。它使大量过被抛弃的木材废料变成了纺织纤维,既节省了外汇,又降低了本,为台湾纤维工业发展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台塑、南亚、台化三大企业,使王永庆在当时台湾50家大厂商中名列第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永庆的产业已发展成一个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包括16家大企业公司,拥有员工4万多人,股东10万人,每年营业额高达1650万新台币!
王永庆在企业界声誉日隆,连一贯以经营业绩傲视世界的本企业家,也对王永庆衷心钦佩。把他与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相比,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有人说,王永庆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了!他公司一位职员,花了1000美元为王永庆的办公室更换新地毯,结惹得王永庆将他狠狠批评了一顿!他对于吃的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的卤肉饭;他对于穿的原则是“整洁”,每天早上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而一条运动时用的毛巾说用了近30年!
但是,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王永庆从不吝啬。他曾一次就捐2.5亿美元巨款给一家医院。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
正是因为王永庆迎合了世人对“诚信”的爱好,王永庆才声誉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