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技 (第1/2页)
“以迂为直”是商业经营活动中常用的谋略。有时为了达到某项预定的目标,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条件所限,无法直接实现,于是通过其它途径,迂回曲折,同样可以达到预定目标。这便是间接路线,“以迂为直”的谋略。
“以迂为直”的关键在于预定目标的可行性,然后是找出其有关的条件和因素,利用其相互关联的矛盾,迂回绕道,达到目标。
□屡败屡战邦尼的起家
一个人经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倒下。只要不倒下继续奋斗,就有重新站起来的可能。
美国新一代石油大亨邦尼一生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因为是从一名乡村报童终成拥有30亿美元家产的超级富豪。
1928年,邦尼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荷顿威尔镇。从12岁起,他像大多数美国少年一样,开始靠打零工来赚取零用,他给人送报,并给报社做钟点工。
1949年,邦尼转入俄克拉荷马大学,主修地质学,并于1951年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他没有成为地质学家,进入菲纳斯油公司当了一名职员。
1954年,邦尼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竭力挽留他,但他去意定。
邦尼先找到一位独立的石油商爱德华,向他吐露了自己的法。爱德华很喜欢这个年轻又聪明的地质学家,有意要帮助。
邦尼用自己的银行储蓄,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一辆福牌客货两用车。白天,车厢作为他的私人办公室,晚上就成了舍。每天一早他开着车出去工作,到处接洽生意。饿了,买块堡包,就着汽水当饭;困了,伏在方向盘上打个盹。这种劳累,远远超过他在菲纳斯公司工作时的几倍。
没有帮手,邦尼就一人身兼数职,连文件往来和打字这样的也得自己动手。他的公司周转快、成本低,收费当然也低廉。
而且办事又迅速又可靠,因此,获得同行们的器重,营业额逐日加,很多大公司都委托邦尼代办合约转让事宜。他介绍的买,平均每宗就可以赚1000美元,业务发展大大超过预定目标,原定只钻3口油井,实际却一口气钻了7口。虽然当年美国石油处于低谷,受中东廉价销售石油的影响,每桶油仅值3美元,邦尼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赚了1万多美元,比他在菲纳斯公工作一年的工资还要多几倍。
随着业务的增加,工作量的日益加大,邦尼决定扩大他的一公司规模。
1956年9月,邦尼和约翰·奥伯恩、麦卡特组成一个新公——石油发展机构。
石油发展机构的资金由邦尼投资50%,麦卡特和约翰·奥恩各占投资额的25%。此外,他俩还借给公司10万美元,由尼在5年内连本带利一并归还,否则公司由这两位股东接。
公司开业后,邦尼任董事经理。他雇了两名优秀的助手:一是初任公司秘书的施拉芙小姐,后来被提升为经理;另一个是来任加拿大卡加里分公司经理的罗顿。这两个人都非常熟悉油业这一行,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有了助手,他大力宣传,广开财路,以种种优惠的条件,吸引界大亨投资钻井采油。他向他们保证:1.三年内就能收回成;2.以个别油井为单位,赚钱即可分红;3.优先偿还投资款。这些条件大大吸引了各路投资者。
1958年3月,公司提出开发16口油井的计划,立即就有51名投资者参加,集资达50万美元。一年以后,16口井中除7口是干井外,8口井开始生产石油气,1口井可供开采石油。这年的生产总值达225万美元,超过投资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者都赚钱了。
他们趁热打铁,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利斯为主,准备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结果,又一大获成功,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邦尼的事业也例外。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雄心大增,他迫切地想大干一。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由于判断失误,公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50万美元。
这一沉重打击,使公司业务开始跌入低谷,不得不大量削减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可是,邦尼并没有气馁,他继续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点,以图东山再起。
可是,邦尼的努力一次次遭到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点起色。就在邦尼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来。
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这时,公司财务状况已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了,邦尼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投资者。尽管这样,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职工人又增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钱,就想独占公司经营权。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全盘接管。
邦尼及时识破了麦卡特的诡计,与他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期付款、每期5万美元的形式来还清他索取的35万美元高,条件是让麦卡特退出公司。麦卡特只得同意了。
邦尼将“石油发展机构”改名为“麦沙石油公司”,准备向华街进军。
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上市集资,发行42股票,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150万美元,纯利43万美元。接着,又展开收购活动,收购了吉尔逊石油公司。
1967年,麦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价值35美元,而在3年,每股的价格仅为6美元。
麦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人们普遍认为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潜力,纷纷买进。
1969年,邦尼又开始另一项收购活动:收购得克萨斯州的高顿石油公司。麦沙石油公司发行每股价值约8美元的新股交换赫高顿股票,并向愿意交换者赠送认购凭证,在未来的5年内可认购麦沙股票。这一着棋果然走得很妙,年内收购任务满地完成了。
邦尼在华尔街的风云变幻中接连获胜。1971年,他的私人产大约有1000万美元。
从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油价渐上涨,每桶石油从3美元涨到13美元,1979年涨到35美,1981年则高达180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利润也扶摇直上,日渐看好,成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达20亿美。
1982年12月,邦尼一生中最大的收购开始了,目标是当时国排名第六的海湾石油公司。收购行动历时半年,成交价132亿美元。紧接着,邦尼得到华尔街的支持后,又收购了当年他在里做过小职员的菲纳斯石油公司。
在美国,石油大亨不少。但像邦尼一样,屡败屡战,白手起家绝无仅有。邦尼以超人的毅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避锐击惰卡芬女士大获成功
有时候,势单力薄的一方,只有避开强大对手的优势,才有可能争得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由于外表弱小,选择方向无人问津,也容易给对手造成错觉,使对手忽略其真正的实力,从而打败对手。
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时装王国。那里人才辈出,才华横溢的装设计师比比皆是,要想在他们中间崭露头角可不是容易的。享誉法国和世界的时装设计大师卡芬女士便是脱颖而出的运者,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避锐击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装总是为那些个头高挑的女性设计,而个子不高的妇女常常被忽略和遗忘,事实也大抵如此。当没有哪一个服装设计师是专为矮人设计服装的。卡芬女士生在领导世界时装潮流的国度里,对此有自身的感受。她从小对服装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得到名师的指点,一直想开家服装专卖自己设计的服装。但巴黎是时装的天下,竞争激烈,要有发展非常困难。“专卖矮个妇女的时装”这一灵感激发了她,她决心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填补时装设计的空白,在时装王国独树一帜。
“我的身高只有1.55米,在妇女中身材是比较矮的。”卡芬士坦率地说,“年轻时看着时装展示会上那些长腿细腰的模特,我总在想,女性都爱美,美并不是高个子妇女的专利,个子不的妇女也希望穿得漂漂亮亮,为什么没有人替她们设计时装?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方向。”
1941年,经过精心筹备,卡芬在巴黎金字塔大街开设了自的服装店。她在设计时根据矮个妇女的特点,注意扬长避短,例如从不过多地袒胸露肩,袖子也避免蓬松臃肿。整个时装的格自然大方,线条明快,富于青春气息。她开店之时正是德国西斯占领巴黎耀武扬威的时期,占领军对法国人做生意有许限制,但卡芬服装店由于具有自己的特色,开业伊始便被许多材不高的妇女光顾。1945年德国投降后,卡芬把服装店移至榭丽舍大街,并首次挂出“卡芬公司”的牌子。从此她被人称“卡芬女士”,以至真实姓名反倒被人淡忘了。
由于卡芬专为身材不高的女性设计时装,做工又十分考究,公司总是门庭若市。就连当时演艺界一些身材不高的女明星,如维拉·克卢佐、索菲·多米埃等人都纷纷要求卡芬女土为她设计演出服装。
时至今日,卡芬女士回忆起50年前的往事,仍禁不住情绪动,神采飞扬。她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卷入同行的竞争当中,避了他们的锐气,而选择了这个当时无人竞争的领域。这个正的决策,为她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卡特女士的成功,不难想象,只要选择好市场,创出特色,即使本来很弱小,也有“眉开眼笑”的一天。
□大打心理战松下电器有绝招
如果使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与公司同呼吸共患难,就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这是企业长盛的不二法门。
松下电器产业集团,是日本六大独立企业集团之一,是目前本最大的民用电器公司,是世界上发展迅速的典型企业之一,号称“家电王国”,有所谓“不知萧条的企业”和“世界健康儿童”的美称。
松下公司能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作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其中的的因固然很多,但与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纵横捭的攻心策略有极密切的关系。他强调发挥人的作用,注重维人心。他还采取精神的与物质的刺激办法,使职工紧密聚集公司周围。
松下幸之助注重营造企业凝聚力,重视精神的作用,他将企的经营意图、指导思想、观点、信念灌输到所属人员中去,人称“爱说教的松下”。在1933年,松下幸之助提出了“松下电器公司遵循的精神”,即工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团结一致精、奋斗向上精神、礼貌谦让精神、适应形势精神、感恩报德精。这就是所谓“松下七精神”。职工上班前、下班后,都要全体立齐唱社歌,齐声朗诵“七精神”,最后还要来个“训词”。
除在精神上攻心外,松下幸之助还巧于运用物质手段实行谓“高福利”政策:他鼓励职工向公司投资,建立“储蓄制度”。
在公司改组为有限公司后,开始实行附有奖励金的“投资储蓄制”。松下公司还建立了新的“职工拥有住房制度”,同时改善了宅分售、贷款制度,又建立了福利养老金制度,根据职工个人愿,把退休金改为终身养老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