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虚实篇——真假错乱晃人眼 (第1/2页)
虚实交错,最容易让人眼花头晕,为此这一“兵法”,常被人利用。“虚”可不露声色,不露家底,不露实力,让人掉以轻心;“实”可显锋芒,显功夫,显力量,让人吓破了胆。如果以虚掩实,往往能置人于最绝望的心理折磨之中。此为《孙子兵法》“虚实篇”之精髓。
【本篇导引】
本篇主要讲述“以实击虚,避实击虚”的作战原则。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虚实也像“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一样只有善于把握它的变化规律,才能变己之“虚”为“实”,变敌之“实”为“虚”,即使敌完全陷入“无所不备,无所不寡”的窘境,而自己则可以“出其所不趋”,“攻其所必救”,从而以己之“实”击敌之“虚”,真正实现“以实击虚,避实击虚”。
本篇的主题词: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
【智慧之源】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胜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为分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经典诠释】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备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领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它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它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行军千里而不劳累,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曾防御的地点;防御而必能稳固,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形迹!神奇啊,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音!所以,我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由于袭击敌人懈怠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所以我军要交战时,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交战时,据扎一个地方防守,敌人也无法同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